美麗故事

須臾之間 但盡凡心 ─ 呂美麗精雕藝術的職人精神

在瞬間的視覺接觸下,強而有力地的表達主題,從看似繁複的細節濃縮出一個扣人心絃的重點,在觀者心裡留下動人的印象,是呂美麗作品最具個人風格的手勢。

呂美麗從小喜歡畫畫,在班上的美勞課總是把作品做到最好,例如將啤酒罐剪成一張小椅子,在毫米之差的蛋殼上一刀一刀鏤雕,展現自小對精緻手藝的濃厚興趣。國高中時想要精進自己,在一次偶然的展覽中,看見一件羅漢木雕,相逢的那一刻,時間彷彿停了下來,在它面前佇足,靜靜欣賞,羅漢肅穆莊嚴,栩栩如生,彷彿在一呼一吸之間,肋骨清楚可見。她說:「這件木雕彷彿會呼吸一樣,還會跟我對話,那一瞬間,在我內心裡激起了很大的悸動,我好像找到了一件很喜歡、很喜歡的事,心想未來有機會一定要學木雕」。這尊「會呼吸」的羅漢,在她心中種下未來充滿爆發力的創作種子。

呂美麗高中畢業之後,從事平面廣告設計,由於與生俱來的美術精準度,時常可以維妙維肖的做出令人驚艷的廣告作品,在業界深受歡迎的程度,過年期間,已拉下的鐵門還時常塞滿許多委託稿件。但是,從事以顧客為導向的廣告設計,發揮的空間有限,她想起想學木雕的心願,翻開報紙找不到哪裡可以學,打電話到廟裡也沒有師父教。直到有一天,看到台北市立美術館有雕刻入門課,除了報名參加這門基礎課之外,沒有再參加任何進階課程,往後的人生皆靠自己摸索自學,這一鑽研長達近 30 年。

以出神入化的精緻雕工聞名的呂美麗,同時也是位研究嚴謹的雕刻家,她認為觀察的時間不亞於雕刻的時間,對自然萬物觀察入微,仔細琢磨,書房與工作室滿滿各類百科全書、研究專著、昆蟲模型,她對「觀察」的基本功,有著高度自我要求。屏氣凝神,不能脫刀,專注當下,是呂美麗嚴謹的自我要求,例如作品《呵護》,是一雙隨處可見的工作手套,製作過程得先用三角刀在黃楊木上畫出深淺不一的溝線,之後再以圓刀刻出圓弧形高低錯落的線條軌道,軌道成形之後再慢慢一格一格地修飾出紋路的深淺,工序繁複,耗費多時,僅一個指尖的局部可能就要雕上三個月,要完成一整雙手套得花上兩到三年的時間。「不上漆」的另一個堅持,是讓木頭隨時光氧化的痕跡自然呈現,色澤有深有淺沒有什麼好掩飾,因為生命歷程高低起伏,本也是如此。在細節上的嚴謹與接受「不完美之美」的收放之間,拿捏的準則,是對生命的疼惜。

「惜」,就是把「心」放在「過去」發生在你身上的日子,不論是好是壞。

這雙手套以《呵護》為名,希望傳達出「貼心、奉獻、包容,無悔與愛」的意涵,呂美麗與其他雕刻家不同的是,她選擇在微不足道的主題上投入驚人的時間,農人的毛巾、孩子的便當,甚至是最不起眼的貼身衣物,她選擇專注在鄉土、生活與佛系列主題的原因,是希望展現生命不能重來,記憶彌足珍貴的道理,也希望貼近觀者的生命,在欣賞的過程中,體驗生命的變化與喜悅。有些觀眾站在作品前深受感動而掉淚,久久不能自己。

自少女時期即發願從事木雕的呂美麗,至今已是連連榮獲國家工藝獎肯定的藝術家,作品廣及雕、黃金、琉璃等多樣化素材,仍保持單純簡潔、明瞭清爽、充滿張力的風格。對她而言,雕刻即生活,生活也充滿細節,灑掃應對進退,處處皆是哲學,不好高騖遠,只專注當下,靜靜修行,潛心習佛,每刻下一刀即念一次阿彌陀佛。「心中佛」浮雕系列作品,展現了她最純粹的「藝之心」,如何在時間中自然迸現。

時光到創作之路的起點,1989 年呂美麗的首件木雕《橘子》,是她利用下班時間一刀一刀自行揣摩、雕琢、反覆修飾出來的,未受任何訓練的她,卻能把一顆撥開成三等份的橘子,當中果肉、纖維、枝葉,簡直像一顆真的橘子,過了將近30 年,特別具有紀念性的《橘子》,已散發自然黝黑的古樸光澤。當年創作尚未受到支持,還曾被母親戲說:「這顆橘子剖開還不夠燒一壺水」,但她一路努力不懈,高度專注展現熾烈的職人精神,早已在眾人的心中野火燎原。

參觀資訊

fmovies2.org